為了再現宋元時期中國又一個文化高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津博物館原創展覽“再現高峰──館藏宋元時期文物精品特展”于2022年12月17日在該館二樓精品廳開展。
超七成文物首次展出
我國宋元時期,上承隋唐,下啟明清,政權由并立到統一,文化達到了一個繁榮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獨特風格的高峰。
展覽分為序章和四大單元,以宋元時期瓷器、玉器、銅器、書畫、璽印、文房等各類文物展示璀璨奪目的中華文化。序章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縱覽宋元文明;第一單元──瓷海流光,展現宋元時期瓷器大發展,達到歷史高峰的特色;第二單元──翰墨雅韻,以書畫、文房精品,展現這一時期的文人意趣及藝術特色;第三單元──博古擷珍,展示繼承傳統,并結合時代審美進行創新發展的仿古器;第四單元──琳瑯美玉,展現宋、遼、金、元等玉器的不同特色。
展覽深入挖掘館藏文物,匯集各類文物精品百余件,一、二級品等珍貴文物超半數,展覽中七成多的文物為首次展出。其中宋代錯金銀蟠虺紋壺、金代雙鹿柞樹紋玉飾等珍貴文物都是首次與觀眾見面。策展人、天博器物研究部副主任李君告訴記者:“秋山玉是遼金元的代表玉器。雙鹿柞樹紋玉飾是典型的秋山玉。玉身呈青色,大部分帶有褐黃色沁斑,隨形巧作鏤雕。柞樹呈褐黃色,樹葉用細碎陰線雕琢。樹叢中立兩只小鹿,一只仰首前視,另一只駐足回首凝望,相互呼應,欲行又止,歡快活潑。背面稍作打磨處理。雕琢風格粗獷簡約,構圖豐滿,展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場景?!?/p>
《雪景寒林圖》真跡時隔5年再亮相
北宋畫家范寬的《雪景寒林圖》是天博的鎮館之寶之一。它也是現存于大陸唯一的范寬作品,為三拼大幅立軸。白雪皚皚中,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有冒雪出云之勢。山麓水際邊密林重重,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全畫布置嚴整,筆墨濃重潤澤,皴擦、渲染并用,盡顯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畫面前景的樹干中,隱約可見“臣范寬制”的署款。
此畫歷經清代梁清標、安岐、乾隆內府鑒藏。1860年后流落民間,后為張翼、張叔誠父子收藏。1981年,張叔誠先生將其捐贈給國家。李君介紹:“上一次《雪景寒林圖》真跡展出時間正值天博百歲華誕,這次為時隔5年后再次公開展出。由于書畫類文物保護的特殊性,此真跡展出時長1個月,之后將換為復制品繼續展出。其他書畫作品也將進行調陳?!?/p>
數字化展示讓文物“活”起來
展覽現場,“一畫一世界 沉浸式光影展”展區,令觀者耳目一新,高山飛瀑、板橋寒泉、煙波浩渺……在這里,天博館藏的五件文物《雪景寒林圖》《巖阿琪樹圖》《山寺群峰圖》《千巖萬壑圖》《青山紅杏圖》都“動”了起來,觀眾仿佛走入畫中,感受古人的“詩情畫意”。
李君說:“這個數字化展廳,是天博與專業團隊合作,以館藏優勢資源為依托,充分利用數字化展示技術,采取分層渲染的方式,為觀眾構建的一個沉浸式宋畫藝術展區。展區以三面投影的方式,打造館藏精品的數字化展示,將藝術和數字展示相結合,讓文物‘活’起來,這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p>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