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檔影片陸續定檔,2023年春節檔大戰一觸即發。
春節檔的起點在2013年,暌違影壇六年之久的周星馳帶來了《西游·降魔篇》,當年一舉拿下13億多票房。
經過10年發展,如今的春節檔已成為電影市場最強勁的檔期之一,也是重磅影片的兵家必爭之地。
春節檔票房:江蘇6年漲了4倍多
這十年間,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票房體量高歌猛進,2013年到2021年,票房從7.7億元增長至78億多元,體量擴大了10倍,春節檔占全年票房的比重也從3.57%升至16.67%。隨著看電影成為中國人過春節的新風俗,春節檔也逐漸發展成中國電影市場最火的檔期。
十年間,2021年春節檔以78.22億元獲得票房之最,《長津湖之水門橋》《狙擊手》《四?!贰镀孥E·笨小孩》《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五部影片,呈現出“神仙打架”之勢,觀眾也釋放了前所未有的熱情,1.6億人次走進影院,被稱為“史上最強春節檔”。
作為全國的重要“票倉”,江蘇春節檔的票房呈穩步增長態勢,2015年還不到2億,2016年突破3億,2018年,《捉妖記2》《紅海行動》等影片憑借過硬的質量口碑發酵,帶動票房高達5億多元,2021年飆升至8億多元,6年間,票房漲了4.2倍,2022年稍有回落,江蘇春節檔票房達6.6億元。
從占比方面看,2015年至2021年,江蘇春節檔的票房在全國均超過10%,2018年到2022年,升至近12%。尤其是2021年、2022年的表現最為亮眼,江蘇本土票房以8.7億元、7.16億元位于全國之首。2022年春節檔,江蘇票房與觀影人次均居全國第一,全省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全國城市票房70強。
影片極致分化,“二八效應”愈發顯著
春節檔競爭也分外激烈。十年春節檔中,頭部影片逐漸顯露出巨大的“虹吸效應”,大片越強大,留給小片的排片空間就越小,造成了票房極致分化現象,票房朝向優質影片集中。
2008年,《長江七號》和《大灌籃》推動春節檔票房首次過億,2013年的爆款影片《西游·降魔篇》再次加深市場信心,2014年至2016年,“西游記”和“澳門風云”系列成為春節檔的???,2016年《美人魚》七天狂攬14.7億元票房,撐起春節檔半壁江山。2018年,《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紅海行動》作為票房第一梯隊,票房占比達84%。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憑借精良的制作一路逆襲,最終以46.86億元的超高票房收官,還獲得了金雞獎最佳影片獎。
2021年,頭部作品“一騎絕塵”態勢愈加明顯,春節檔的《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兩部影片占據84%的票房,其余5部影片只能陪跑。2022年,《長津湖之水門橋》延續了《長津湖》的大規模制作,憑借逼真的戰爭場景、有血有肉的戰士形象,一舉斬獲40.67億元票房佳績,占全國票房近42%,推動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更激發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
相較于全國,江蘇的“虹吸效應”更為顯著,2017年到2019年,《西游伏妖篇》《唐人街探案2》《流浪地球》等頭部影片票房的占比還僅在三分之一,但近兩年,《唐人街探案3》《長津湖之水門橋》的占比均超過了45%,接近一半。
在過去的十年中,頭部影片的類型也愈發多元?!短迫私痔桨?》將懸疑推理與喜劇糅合,給春節檔帶來新風格,《流浪地球》用科幻故事和災難片突破“歡樂”的定勢,激發了更深層的市場潛力?!都t海行動》《長津湖之水門橋》將緬懷革命先輩、感恩和平時代的愛國主義情感融入了春節檔。
2017年起,“小鎮青年”貢獻票房超半數
在票房高歌猛進的同時,“小鎮青年”現象也成為了中國電影的關鍵詞。
受益于一二線城市春節返鄉的回流效應,“小鎮青年”以可觀的消費能力,縮短著城鄉票房差異,“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作為票房主力的地位已瀕于失守,三線及以下城市的觀影消費越發成為春節檔電影票房的中堅力量。
2013年爆款影片《西游·降魔篇》上映當天票房過億,其中80%以上由二三線城市貢獻。2014年春節檔,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小鎮青年”貢獻了全國45%的票房,2017年他們的貢獻已達“半壁江山”,2018年春節檔,三線及以下城市票房占全國總票房的54.7%,觀影人次達55.4%,達到了近十年最高峰。
2021年春節檔,僅大年初一到初四的4天時間里,江蘇省內的鄉鎮影院就收獲了1.48億元成績,貢獻了全省近五分之一的票房。近兩年因為疫情,一二線城市提倡“就地過年”,雖然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票房占比有所回落,但仍扛起了春節檔的“票倉”大旗,2022年春節檔,三線及以下城市仍貢獻了近55%的票房。
三線及以下城市觀影市場的崛起,離不開鄉鎮影院的蓬勃發展。以江蘇為例,2019年初,江蘇僅有174家鄉鎮影院,到2020年10月,全省160個鄉鎮建有267家影院,鄉鎮影院覆蓋率21.5%。截至2021年底,江蘇鄉鎮影院已達336家,銀幕1746塊,覆蓋率達29.1%。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