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為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以館藏文物多、文物等級高而聞名。最近幾年,遼博不斷“破圈”與“擴圈”:“文物展”升級為“文化展”,在更宏大的格局下,重組單品文物背后的文化邏輯,讓公眾深悉其歷史況味;既“請進來”也“走出去”,讓觀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各地文物珍品,也讓遼寧地域文化深入人心;推出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惠民活動,主動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持續豐富館藏文物、不斷提升文物修復能力、立體式構建24小時博物館……遼博正持續煥發出新的文化魅力。
破圈 擴圈
解碼現象級大展頻出的深層原因
不久前,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7件組文物安全抵達遼寧,出現在遼寧省博物館“和合中國”主題文物展的展柜中。這7件組文物珍貴且獨特,既有西周時期緋色緙回紋斜褐織物殘片,也有東漢蠟染藍白印花棉布、唐—宋回鶻紋殘片等。足不出遼寧,就能欣賞到幾千公里外新疆地區出土的文物,這讓不少觀眾直呼“過癮”。
實際上,來自新疆地區的文物只是“和合中國”主題文物展外借文物中的一部分。在為期4個月的展覽中,來自全國22家文博機構的文物占到了“和合中國”展品文物總量的1/4。
與“和合中國”特展同時舉行的“對望與凝視——東京富士美術館藏西方繪畫精品展”,則是2022年底遼寧省博物館引進的又一個中外合作精品展覽。
巴洛克宮廷畫家凡·戴克、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浪漫主義大師戈雅與德拉克洛瓦、批判寫實主義標桿米勒……這些閃耀在西方繪畫史上的名字以及他們的精彩畫作,在“對望與凝視”展覽中無聲地向觀眾講述西方人物繪畫發展簡史。
不論是“和合中國”特展從國內22家文博機構外借展品,還是“對望與凝視”中外合作辦展,都反映出近年來遼寧省博物館——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展覽不斷“擴圈”的辦展思路的變化。
一方面,將精品文物引進來,讓遼寧觀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展品,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將遼寧文物展出去,讓“遼寧有歷史”“遼寧有文化”深入人心,提升遼寧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是近幾年遼寧省博物館持之以恒不斷“擴圈”的重要原因。
在“擴圈”同時,近些年來,遼博打破原有辦展模式,在辦展思路上不斷“破圈”,將“文物展”升級為“立體化的文化展”,贏得了專家學者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從“又見大唐”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正在舉辦的“和合中國”特展,遼寧省博物館將單一陳列文物,調整為借助不同類別、不同質地文物來詮釋一個宏大文化主題,讓附著在文物背后的文化,成為吸引觀眾的最強力量。
不僅如此,每一次主題宏大的展覽推出后,遼博不斷外拓展覽形式,設計推出一系列精美絕倫的IP文創產品,還圍繞展覽舉辦專家研討會,讓流動展覽車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不斷充盈展覽內容。
“破圈”之后的遼博斬獲了多項榮譽?!坝忠姶筇茣嬑奈镎埂薄吧礁咚L——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龍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優勝獎和精品獎; 多個展覽連續四年入選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薦名單;幾個大型展覽成為“現象級”展覽,在吸引全國各地觀眾前往遼寧觀展同時,也成為全國文博界的研究樣本。
活起來 火起來
多種方式打開文物拓展出“另一個遼博”
2022年,華為遼寧政企業務部總經理陳躍又多了一個身份:遼博志愿者。他熱愛歷史文化,曾游歷全球幾百家博物館,在工作調任到遼寧前,他曾在廣東省博物館做過多年志愿者?!巴ㄟ^在遼博做志愿講解,我愈發覺得遼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值得好好宣傳?!彪m不是遼寧人,但通過近一年的講解,陳躍對遼寧歷史如數家珍。
與陳躍不同,郭粵是一名已經在遼博講解崗位工作了10年的“老志愿者”。退休后,郭粵開啟了她的志愿講解服務,10年時間,累計為五六萬名觀眾進行過精彩講解,其中,有不少國外和省外觀眾,“給他們做講解服務,我覺得特別自豪,覺得自己是遼寧歷史文化的宣傳者?!惫浾f。
不論是像陳躍一樣的新志愿者,還是像郭粵一樣的“老志愿者”,260余名遼博志愿者已經成為這座全國知名博物館的一張亮麗名片,為遼博持續“擴圈”與“破圈”作出了不懈努力。
博物館,一覽數千年,借助文物及講解服務,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曾經的市井繁華。遼博的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他們身著天藍色工裝,有教師、醫護工作者、公務員,也有大學生、個體經營者、離退休人員等。從青年人到中老年人,穿行在遼博各個展廳的“遼博藍”為觀眾提供講解、引導、咨詢等志愿服務。他們弘揚著甘于奉獻的志愿精神,還有遼寧歷久彌新的歷史與文化,展示遼寧良好的對外形象。
遼博志愿者團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與褒獎——這支隊伍榮獲“2018年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評選活動”的“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榮譽稱號,榮獲文旅部“春雨工程”全國示范性志愿服務項目,國家文物局、中央文明辦2022年度全國博物館志愿服務典型案例,還榮獲全國博物館優秀志愿者團隊、文旅部優秀項目等榮譽,累計60余人次獲得國家和省級的團體和個人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遼博起草的地方標準《博物館志愿者服務與管理規范》正式獲批立項,標志著遼寧省博物館標準化建設工作在志愿者服務與管理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近些年,遼博推出的一系列公共文化與文化惠民活動,在遼博之外又拓展出一個更具延展意義的“遼博”。
不久前,遼寧省博物館設計推出的“漢字之旅”主題教育項目,正式入選2022年度全國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公布百強名單。
一個主題展覽、兩本紙質讀本、三次主題大賽、四門線上課程、五種線下活動,這個脫胎于“字途”中華傳統文化系列教育展的項目,不僅立體化地外延了展覽內容,而且將展覽精髓通過暑期研學、學校課堂等多種寓教于樂的方式直接呈現給青少年。
“通過舉辦展覽和多元傳播方式,讓深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火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氛圍。今后,遼博將進一步挖掘文物價值,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笔」参幕罩行母敝魅?、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說。
再認識 再定位
是文明殿堂是文化講堂也是公眾課堂
億萬年前的世界什么樣?
去年10月下旬,遼寧省博物館“樂·土——遼寧古生物化石精品展”通過87件古生物化石回答了這一疑問。遼寧省古生物化石資源豐富,是化石資源大省,化石總量居全國前列,是享譽世界的化石重要產地?!皹贰ね痢闭故沁|博第一次舉辦古生物化石展,不僅還原了中生代時期活躍在遼寧地區的遠古生命,而且讓遼博再度“破圈”,在展覽內容上實現了新文化形態的突破。
與“樂·土”展幾乎同步推出的“青花清韻”元青花瓷器展,是遼博臨近2022年終推出的又一展覽?;蛏畛翝馄G,或純正清雅,或灰褐暗淡,多件精品元青花瓷器讓不少喜愛瓷器的觀眾駐足靜觀,流連忘返。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中有4件瓷器是2022年新入藏的文物。
不論是“樂·土”展,還是“青花清韻”展,抑或是近些年遼博推出的多個重量級展覽,之所以能夠贏得多方贊譽,離不開遼博豐富的館藏文物做支撐,而這背后,是遼博本著充實藏品、彌補缺項、突出特色的原則,持之以恒堅持高標準文物征集的結果。
如果說文物征集是讓“文物進門”,那么文物修復則是讓“文物發光”。近幾年,遼博不斷提升文物修復水平,不僅讓自身館藏文物完整示人,而且還發揮國家級博物館的專業優勢,協助其他文博文保機構單位修復文物。
去年,遼博承接了全國唯一一座“五世同堂”朝陽北塔塔身壁畫的修復工作。全部修復工作結束后,這些“沉睡”多年的精美壁畫將與觀眾見面,重煥當年光彩。
如何讓文物“擴圈”,被更多人知曉?最近幾年遼博一直在積極探索。2019年,公益活動“收藏從正確認識文物開始”啟幕,來自遼博的專家免費為藏家手中文物進行鑒定,普及文物知識;近幾年,“數字化遼博”與“云端遼博”融合,讓觀眾實現了靜坐家中,全天24小時隨時近觀文物的夢想;智慧講解、智慧導覽,科技賦予了遼博新的內涵,讓觀展變得愈發輕松與便捷。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皵U圈”與“破圈”,看似博物館辦展思路的外拓與突破,實則是對博物館功能的再定位,對博物館作用的再認識。歲月滋養文化,變革激活力量,如今,遼寧省博物館正多措并舉,在讓博物館變成一所大學校的同時,“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