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公布,其中,南開大學呂穎申報的“法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法國在華租界檔案之整理與研究”課題和南開大學馬子木申報的“《清太祖實錄》滿蒙漢文本對勘整理與研究”課題入選學者個人項目。
什么是“冷門絕學”?這些獲批的研究項目究竟“冷”在哪里、“絕”在何處?如何讓冷門不冷、“絕學”不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連日來進行了采訪。
冷門絕學有哪些學科?
一般認為,冷門學科主要是指一些學術關注度低、成果產出難、研究群體小的學科領域和研究方向;絕學是冷門學科中文化價值獨特、學術門檻很高、研究難度極大、研究群體很小,甚至面臨后繼無人的瀕危學科。甲骨學、簡牘學、敦煌學、古文字學、瀕危語言(方言)研究、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與歷史研究、特色地域文化研究、傳統文獻和出土文獻整理與研究等,均屬于冷門絕學的范圍。
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2018年開始設立,旨在重點支持對國家發展、文明傳承、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或填補空白價值,但目前投入不足、人才匱乏、研究斷檔、亟需搶救的冷門絕學,并對有關學科領域予以傾斜,鼓勵運用新理論新方法進行跨學科跨領域研究。
該項目的設立,加大了對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冷門絕學學科的資助力度,加強冷門瀕危學科搶救保護,確保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有人做、有傳承。
如何“冷”怎樣“絕”
“這雖然是南開外院第一次獲批冷門絕學項目,但該項目的入選是多年積累的結果?!蹦祥_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教授呂穎向記者介紹了“法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法國在華租界檔案之整理與研究”項目的背景:
2014年,南開大學與法國外交部檔案館簽署合作協議,由南開大學法語系編譯法國外交部檔案館珍藏跨度長達300年的中法交往檔案。這批檔案藏于法國外交部檔案館巴黎和南特兩個分館,可謂卷帙浩繁,記錄了17世紀以來中法兩國在政治、經濟、宗教、外交、商貿、教育、文化、司法、軍事等諸多方面的聯系和交往。
作為該翻譯團隊的主要成員之一,呂穎接觸到了大量有關中法關系史的原始檔案,并對其中一些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問題展開了研究。2017年,她的課題“法國外交部南特外交檔案中心所藏原法國駐天津領事館檔案之整理與研究”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旨在對南特外交檔案中心所藏原法國駐天津領事館檔案進行整理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中有一部分涉及天津法租界。
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呂穎此次獲批的課題將對法國外交部檔案館巴黎和南特兩個分館所保存法國在華租界檔案進行系統整理和深入研究,研究內容涵蓋中國近代史上法國在華原有的4處租界,即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廣州法租界和漢口法租界。
“我想,該項目之所以能被列為冷門絕學,主要在于它的研究難度很大?!眳畏f說,一方面,相關檔案數量很多,僅巴黎分館保存的涉華檔案成卷者就達約1500卷,且有不成卷的1400多箱,此外還有許多捆和散件,整理并尋找有深入研究價值的租界史料是一項龐雜的任務;另一方面,這些檔案多為手寫體,涉及法文、英文、日文等多種文字,字跡潦草,褪色嚴重,加之檔案大都未經專業人員整理,且某些檔案殘缺不全,辨識難度極大,“另外,原始檔案并不等于真相,判斷其可靠性需要較高的專業素養,只懂外語是不夠的?!?/p>
“這個課題的研究意義是多方面的?!眳畏f說,首先,該課題的開展將發掘諸多前所未知的租界內幕與秘辛,以法文檔案來論證租界是列強侵華產物這一本質,并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材料。其次,該課題將4處法租界作為整體展開研究,試圖打破目前對法租界問題地域化、割裂化的研究現狀,強調各法租界間存在的共性與共性之下的個性,以更為宏觀與立體的視角理解法租界在近代中法關系史和中國近代史上的角色,從而推動相關研究向縱深發展。此外,本課題的研究,無論對于研究近代中國歷史,還是對于分析近代中法、中外關系的軌跡,以至觀察東西方文明近代以來的互動、交融和演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馬子木向記者介紹其課題時表示,該課題研究的是清朝入關前的歷史,“《清太祖實錄》是記錄清太祖朝史事的官修編年史,是以滿文、蒙古文和漢文3種文字的形式書寫下來的,且在近100年的時間里反復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將近30個版本。這些版本主要用漢文和滿文寫成,也有少數是用蒙古文寫成的。我們要把分藏在各地的這些版本收集齊,還要在收集的基礎上進行整理,特別是要對滿文和蒙古文的版本進行詳細???,再與漢文版本比照其不同,并參照清朝入關之前的滿文、蒙古文的史料,展開系統研究?!?/p>
馬子木說,由于3種文字的版本大多并非簡單地根據一個翻譯成另一個,而是相對獨立編纂的,而且這種民族文字古文獻跟我們現在所用現代語言的翻譯是不一樣的,所以不僅要把滿文、蒙古文版本與同時代的其他滿文、蒙古文史料文獻做比較,參照其原始用法,還要進行詳細??焙妥⑨?,從而給現在的研究提供可用的版本,特別是給不能應用這兩種語言的學者提供能參考的漢文版本,“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文獻的整理,給學界揭示出清朝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具體是如何在建國之初實現了滿蒙漢民族的交往交流,以及與朝鮮等周邊國家的往來等,這些都會在書里有所體現?!?/p>
“這項研究的價值在于《清太祖實錄》是清朝開國史最早、最原始的記錄,我們通過研究此書來向大家還原出:我們現在看到的清朝開國史是如何一步步塑造出來的,其本來面目是怎樣的,清朝經過近100年的修改,改掉了哪些部分,又是基于什么目的,相當于做這樣一個正本清源的工作?!瘪R子木說。
研究既“冷”且“絕” 他們“苦”中作樂
既然又“冷”又“絕”,研究中吃苦在所難免。不過,記者采訪專家學者時發現,他們除了對此表示“早有思想準備”,更多的是享受研究取得突破時的樂趣。
在呂穎看來,他們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檔案多為手稿、字跡潦草、褪色嚴重,“有些詞,連我們項目組里的法籍專家都辨認不出來?!边€有人名和地名由于沒有統一的外文寫法,不同的檔案記載者會有不同的書寫方式,這也給他們的研究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礙。但一段時間之后,當他們突然發現之前無法辨認的某個單詞再次出現在檔案中且寫得非常清楚,或者考證地名時像福爾摩斯探案一樣通過各種方式一點點去推斷,最終找到正解時,“那一刻的喜悅之情,真的是無以言表?!?/p>
呂穎說,研究過程中另一大樂趣是取得學術上的新發現,“租界研究對外文檔案向來極為倚重,而國內法租界研究最大的短板在于對法文原始檔案的利用不足,這是因為各法租界的官方檔案先后被運回法國,再加上近代中國政府受列強‘領事裁判權’的限制,無權干預租界內部事務,從中文文獻中就難以獲悉其翔實內情。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大量中文史料中沒有記載或語焉不詳的一些史實。這些前所未知的租界內幕,以法文檔案來論證租界是列強侵華產物,這是非常有說服力的?!?/p>
對于其研究的“苦”,馬子木表示,目前我國部分少數民族文字方面的研究相對冷門,“3種文字的近30個版本,集齊不容易。另外,特別是滿語滿文,日常使用較少。而在歷史學界,從事清史研究的專家學者,對滿文、蒙古文掌握得相對比較少。這也是我申報這一課題、深入清入關前史及其相關文獻研究的主要原因。我們團隊成員,除了漢文,還至少要精通滿文和蒙文中的一種,這是看懂材料的基本‘門檻’?!?/p>
讓冷門不冷“絕學”有繼 他們這樣支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這些學科看上去同現實距離較遠,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需要時也要拿得出來、用得上。還有一些學科事關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p>
選題堅持國家需要、國家站位、國家水準
“總書記如此強調冷門絕學的重要性,我認為是因為冷門絕學事關文化積淀、民族記憶與歷史傳承,也事關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建設?!眳畏f告訴記者,學科隊伍建設方面,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現有8名中國教師、4名法籍教師,均有海外留學經歷;該學院區域國別研究中心于2017年被認定為天津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法國外交部檔案館涉華文獻翻譯和研究是該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皬?016年起,以法語系為核心、以區域國別研究中心為依托的十余位中外學者共同致力于法國外交部檔案的翻譯和研究工作,一支熟悉中法關系史、善于進行原始檔案辨識、精于檔案文獻翻譯和中法文化交流研究的學術隊伍業已形成并不斷壯大?!?/p>
“學生培養方面,我們依托區域國別研究中心進行研究生招生?!眳畏f介紹說,除設置中法關系史檔案研究、法文檔案識別、法語文獻導讀、英語文獻導讀等有針對性的課程外,還充分利用外院擁有9個語種的優勢,鼓勵學生學習第三外語,以應對檔案研究多語種的需求,“此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多參與各種學術活動,盡早激發年輕學子對科學研究的興趣?!?/p>
發展前景方面,由于法國外交部與南開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法國外交部檔案館涉華檔案文獻的翻譯和研究是南開大學獨有優勢,在學術上具有廣闊發展空間,“我們團隊正努力使中法關系史檔案文獻匯編盡快陸續出版,相關研究成果也會相繼問世?!?/p>
要讓冷門不冷、“絕學”有繼,呂穎認為還需注意加強以下方面:從選題角度來講,冷門絕學不是越“冷”越好,要堅持國家需要、國家站位、國家水準,選擇對國家發展和文明傳承具有長期性和戰略性的專題進行研究。同時要加大對冷門絕學研究的扶持力度,加強對成果和活動的宣傳轉化。從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角度講,要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建設梯隊合理、代有傳承的人才隊伍,同時要摒棄快出成果、多出成果的導向,鼓勵學者“十年磨一劍”的治學精神,給學者足夠時間深學細悟出真知。
冷門絕學實現跨越式發展需各方合力
天津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語言科學研究中心教授施向東表示,音韻學、訓詁學、古文字學等冷門絕學事關中華文化傳承和發展,擔負為國家筑牢文化根基的崇高使命,近年來得到了大力支持,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對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是極大鼓舞,有助于堅定潛心從事基礎學科研究者坐得住冷板凳、為提升文化自信和科技實力發揮不可替代作用。
施向東同時提醒,作為研究難度大、學術門檻高、產出成果難的基礎研究學科,“絕學”、冷門學科發展生態也需改善。他建議從重視學科的人才培養問題、樹立科學的學科發展理念、出臺完善的學科扶持政策、構筑學科多元發展平臺等方面著手,國家、社會、學者等多個層面共同努力,完善學科發展與社會發展需求的聯結機制,使大眾廣泛關注和支持這些學科的發展,從而促進這些學科實現跨越式發展。
加快構建冷門絕學的 “五大體系”
天津大學研究生院副研究員張立遷,曾主持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2021年委托重點課題“冷門絕學學科的內涵界定及發展機制研究”。在他看來,冷門絕學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和人文交流意義,應基于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五大基本職能定位,加快構建冷門絕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轉化體系、文化體系以及話語體系。
在推進學科體系的人才培養功能方面,張立遷表示,加強“人”的保護與培養,是冷門絕學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關鍵。他從學科育人功能的角度、學科育人生態的視野、學位授權生態體系的均衡發展視角審視冷門絕學學科發展,提出應有效發揮冷門絕學學科積聚和培育后備人才力量的功能作用,高度重視冷門絕學學科育人完整性、協同性,避免一些冷門絕學學位授權點自生自滅、使人才培養失去依托。
在強化學術體系的科學研究功能方面,張立遷認為,學術的核心意義在于開發民族智慧,特別是冷門絕學的發展,意味著提升民族的創新意識和綜合思維能力?!皬膶W術話語權的角度分析,讓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學術界發聲并獲得廣泛認同,離不開冷門絕學學科數十年如一日的學術堅守,這也與冷門絕學特定的研究對象、知識體系,以及獨特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密不可分?!彼ㄗh要有組織開展專項研究課題項目,并要著力加強學術科研團隊建設,讓學術研究后繼有人。
在提升轉化體系的社會服務功能方面,張立遷提出,如今可通過融通直播、短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加大傳播力度、拓展傳播途徑、注重轉化利用,讓文化遺產學、少數民族文(字)學、俗文學、歷史文獻學等冷門絕學學科告別“高冷”“枯燥”等刻板印象,將傳統文化和新潮設計結合表現,用時尚新潮的語言進行“破次元”的溝通,感受中華文化的絢爛多彩。此外,要鼓勵社會力量通過相關社會組織、產業聯盟、研討論壇、出版物、大眾媒體等多種形式和渠道,打造面向社會、面向青少年的文化宣教平臺,共同推進冷門絕學知識的大眾化、普及化,努力提高冷門絕學學科的社會認可度和大眾基礎。
在弘揚文化體系的傳承創新功能方面,張立遷說,傳承和弘揚冷門絕學,是國家展現中華文明燦爛成就的需要,關乎文化血脈賡續、文化戰略全局和民族復興偉業;也是一項關系人民生活福祉的事業,有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全面提升人民文化素養。應大力實施數字化改造,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打造學科資源共享平臺,數字化建模采集數據,構建數據庫,發布數據資源,自覺運用新理念、新媒體、新技術、新工藝,以更具融合、跨界的特質,增強冷門絕學學科創新活力,煥發獨特傳承意涵和文化軟實力。
在建構話語體系的國際交流合作功能方面,張立遷建議,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國家需解決的對外合作交流和全球治理等問題也越發凸顯,此時一些有助于應對這些問題的冷門絕學學科──如考古學、文化遺產學、古文字學、敦煌學等代表的冷門絕學──應得到足夠重視。此外,要多元開展樹立話語體系的國際交流活動,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維度的冷門絕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只有社會各界廣泛認識到冷門絕學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參與、人人保護、人人傳承的生動局面,冷門絕學也將迎來‘高光時刻’?!睆埩⑦w表示,發展冷門絕學學科專業需建立由各級政府、高校和社會各界等多主體參與的協同推進體系,通過政府出臺政策指導、高校發揮育人與研究價值、社會廣泛支持的多級聯動模式,加快推進冷門絕學學科專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使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大有作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