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的目標是鄉村經濟、文化、生態等各領域的全面振興發展,鄉村文化作為鄉村特有的歷史人文資源,能夠以其寶貴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推動鄉村經濟、生態的全面發展繁榮,因而鄉村文化對于鄉村全面振興有著鑄魂筑基的關鍵作用。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時至今日,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并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發展成果的鞏固和進一步全面振興實踐。在這一過程中,鄉村經濟的發展成果顯而易見,但是鄉村文化的繁榮振興卻仍舊任重而道遠。重塑鄉村文化發展振興機制,重新煥發鄉村文化的時代生命力,實現鄉村文化對于鄉村全面振興的鑄魂筑基,是當下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重要而急迫的任務。
一、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鄉村文化發展
鄉村文化是鄉村獨特的生態人文環境和豐富的歷史文化習俗背景下形成和不斷發展而來的有別于現代城市文化的文化形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和根源所在,具有鮮明的鄉土性、區域性、純粹性和傳統性。鄉村振興中的鄉村文化振興,一方面在理論上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繼承和發展;另一方面,當下我們談鄉村全面振興,無論是鄉村的經濟生態發展還是治理重建,都離不開對鄉村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因為鄉村文化發展代表著鄉村大眾精神面貌的改善、思想道德覺悟的提升、文化精神生活的豐富充實和鄉村治理的有序和諧,同時,鄉村文化的發展繁榮還能提升鄉村民眾的生產生活智慧,啟發他們的思維思想,帶動鄉村經濟文化產業、鄉村生態治理等方面的協同發展繁榮。因而,無論從理論角度還是現實角度而言,鄉村文化振興都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動力源泉和智慧根基。改革開放至今,鄉村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文化的發展也迎來了諸多機遇和挑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化振興成果沒有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我們需要對鄉村文化進行重新整理、深度挖掘,促進再認識和再發展。
重塑鄉村文化是基于當下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文化發展實際提出的必然舉措。當下鄉村文化振興還缺乏科學有序的機制和策略,現實障礙和困境愈發顯著。第一,很多鄉村民眾和相關人員存在思想意識方面的誤區和懈怠。由于整體上鄉村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民眾對于當地鄉村文化的認識不夠全面準確,沒有意識到鄉村文化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價值,主觀地認為只有經濟產業振興了才能去談文化振興。同時,部分相關干部對于鄉村文化的價值內涵也缺乏深入了解和足夠重視,沒有在鄉村振興中充分發揮當地優秀鄉村文化的價值。第二,鄉村文化振興發展和創新重塑缺乏強有力的人才理論支撐。近幾年來鄉村人才流失非常嚴重,鄉村人口普遍老幼化,鄉村文化發展缺乏高素質的、有經驗的管理人員,相關人才引進難且缺乏專業的人才培養舉措。同時,鄉村文化重塑和振興實踐缺乏科學有效的理論指導,導致當下鄉村文化發展整體層次較低且質量不高。第三,鄉村文化振興所需要的硬件設施和資源條件不完備,專項資金保障工作也做得不夠扎實,鄉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傳統單一的鄉村文化思想教育流于形式,無法引起廣大民眾的思想共鳴和自覺參與。第四,在城市文化沖擊下,鄉村文化缺乏創新轉化,沒有實現與時俱進,無法有效激發和發揮其內在的精神文化力量用于促進鄉村全面發展。如此種種,導致當下鄉村文化本身沒有得到全面良好的挖掘利用和發展,鄉村文化振興也沒有形成科學完備、切實可行的機制。因此,為了在新的階段改變這種局面,充分發揮鄉村文化對于鄉村振興的強大支持動力,必須重塑鄉村文化。
二、當下鄉村文化重塑的路徑思考
為了滿足當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目標要求,必須盡快改變目前鄉村文化發展建設停滯不前、質量不高的局面,完善和重塑鄉村文化發展機制,從理論到實踐,從制度到思想,實現鄉村文化突破性發展。
首先,必須重視強化思想意識引領和思維模式轉變工作。文化發展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群眾,對于當下很多鄉村群眾中存在的文化發展意識淡薄的問題,相關部門和鄉村干部要積極采取措施,加大思想教育和文化宣傳,通過定期召開村民會議和動員大會、舉辦村民教育大會、組織鄉村文藝演出、扶持鄉村文化傳承人、發展鄉村文化產業等方式,讓群眾在思想上認識到文化發展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認識到鄉村本地文化的珍貴所在,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鄉村文化傳承創新和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隊伍和實踐活動中去。
其次,鄉村文化重塑,人才是關鍵。需要盡快建立起科學有效的鄉村文化發展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當下鄉村青年人才流失嚴重和專業人才引進難的主要原因就是鄉村客觀物質條件較差,鄉村文化經濟價值沒有凸顯出來。因此,第一,要提高鄉村人才引進的待遇條件,鼓勵大學生和有經驗的干部深入基層參與和指導鄉村文化發展機制重塑工作;第二,要從源頭上入手,重視培養鄉村本地文化建設隊伍,安排專家和有經驗的干部對當地具有良好文化素養和領導組織能力的村民代表或優秀干部進行專業培訓,為鄉村文化發展培養一支具有專業素質、堅定意志的草根隊伍;第三,定期面向全社會招募具有鄉村文化情結和研究經驗的志愿者進入鄉村進行文化發展實踐服務和科學理論觀念宣傳。
再次,鄉村文化重塑的根本動力還在于鄉村文化創新。鄉村文化往往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區域特征,因此,為了擴大鄉村文化市場影響力,使得鄉村文化與時俱進、具有時代性,成為當代大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化,必須在保持鄉村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征和科技手段對鄉村鄉土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比如在鄉村民間舞蹈音樂文化中加入廣受年輕人喜愛的現代音樂元素,使其更加通俗易懂,符合大眾藝術審美,并充分運用短視頻平臺和多媒體渠道對鄉村文化進行廣泛宣傳,擴大優秀鄉村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另外就是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當下鄉村文化發展需要盡快形成地方特色和獨特文化品牌,需要深入挖掘各地鄉村文化自身獨特魅力和價值,開發和創新文化產品,提高同類型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當代發展價值。在此基礎上,建立和發展壯大鄉村文化產業,增強鄉村文化經濟價值,以此也能吸引更多人才和資源助力鄉村文化發展。
最后,新的時代背景和發展目標要求下,鄉村文化重塑需要全面建立起現代化鄉村文化治理和發展機制。一方面,要推進城鄉協同一體化發展,努力構建城鄉人才共育共享和文化發展共建共治共享機制,解決鄉村文化繁榮發展面臨的地域發展不平衡困境。另一方面,加強鄉村文化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建立鄉村文化博物館、圖書館、體驗館,展示傳承鄉村文化的同時還能為村民學習新文化、掌握新理念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平臺。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鄉村文化發展需要重建發展創新機制,重塑當代鄉風文明面貌,發揮好鄉村文化在鄉村全面振興中的鑄魂作用。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本文系2021年度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策略研究”(21YSB002)研究成果〕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